夏季拔罐,祛寒湿,通经络,养五脏,病邪不敢来!

2024-08-14

拔罐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,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医书《五十二病方》就有记载,名曰“角法”。

对于现代人来说,拔罐常用于逐寒祛湿、疏通经络,它除了对手法、频率有要求,还有最佳时机——夏天。

夏季阳气旺盛,人体的气血也最为充盈,经脉之气流畅,肌肤穴位更敏感,此时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。因此,夏季是拔火罐的旺季。

为什么拔罐大多在背部?

中医认为,人体的腹为阴,背为阳。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背俞穴。这些穴位分布在膀胱经上,与五脏六腑相对应,反映内脏的生理和病理状况。

传统医学注重背部的养生保健,就是运用拔罐、捏脊、擦背、捶背、刮痧等方法。作用于背部经络和背俞穴,起到强身健体以及辅助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作用。

拔火罐的作用与功效

1、缓解肌肉疼痛拔火罐最常见的作用之一是缓解肌肉疼痛。通过负压吸引,拔火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肌肉紧张,缓解肌肉酸痛。对于因久坐、运动过度或姿势不良引起的肌肉疼痛,拔火罐是一种有效的疗法。

2、改善血液循环拔火罐通过负压作用,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增加血液流动,改善血液循环。这有助于将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带到组织中,加速新陈代谢,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废物。


3、促进淋巴排毒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排毒系统。拔火罐通过刺激淋巴系统,促进淋巴液流动,有助于加快体内毒素的排出,增强免疫力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
4、缓解感冒症状在中医中,拔火罐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,如咳嗽、流鼻涕和发热。通过背部或胸部的拔火罐治疗,可以疏通经络,排出体内寒气,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。

5、减轻关节疼痛拔火罐对一些关节疼痛如关节炎、风湿病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通过拔火罐,可以减轻关节周围的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,改善关节活动度。

6、促进消化拔火罐可以通过刺激背部和腹部的特定穴位,促进消化液分泌,增强胃肠蠕动,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,缓解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等问题。


7、调节内分泌通过拔火罐,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,平衡激素水平,缓解月经不调、痛经和更年期症状,对女性健康有益。

8、改善失眠多梦通过拔火罐,可以缓解精神衰弱的症状,强化心灵,让活力充沛。

 

拔火罐的方式

留罐:拔罐后留置10-15分钟,使局部皮肤充血、瘀血,从而达到治疗效果。它可用于拔火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。
走罐:在拔罐部位涂抹润滑剂,将罐吸附于皮肤并沿一定方向推动,使局部皮肤出现红润、充血或瘀血。常适用于面积较大、肌肉丰厚的部位,如腰背、臀髋、腿股等。

闪罐:罐拔住后立即起下,反复多次进行拔住起下操作,直到皮肤潮红、充血或瘀血。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、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症状。

刺络拔罐:在拔罐部位的皮肤消毒后,用三棱针或皮肤针进行点刺出血,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上,使之出血。多用于治疗丹毒、扭伤、乳痈等病症。

 

拔罐多久拔一次最好?

拔火罐的频率因人而异,取决于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治疗目的。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建议:

初次拔火罐:对于初次拔火罐的人来说,建议间隔3-5天再进行第二次拔罐,以观察身体的反应。

缓解急性疼痛:如果是为了缓解急性疼痛,可以每周拔火罐2-3次,直到症状明显缓解,然后逐渐减少频率。

慢性疾病和保健: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,建议每周拔火罐1-2次,持续一段时间后,根据情况调整频率。

预防和养生:如果拔火罐是用于预防和养生,可以每月进行1-2次,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拔火罐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、瘀斑,这是正常现象,通常会在几天内消失。如果皮肤有破损或严重不适,应停止拔火罐并咨询医生。

 

拔火罐的注意事项

选择正规机构和专业人员:拔火罐虽然是一种简单的疗法,但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。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拔火罐治疗。

避免空腹或饱腹拔罐:在拔火罐前,避免空腹或刚刚吃饱。空腹拔火罐可能引起头晕、乏力,而饱腹拔火罐可能影响消化功能。

注意皮肤卫生:拔火罐前后应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在皮肤破损、溃疡或感染部位进行拔火罐。

适量时间和力度:拔火罐的时间和力度应适量,一般每次拔罐时间为5-15分钟,避免时间过长或负压过大,以防皮肤损伤。

避开特殊时期和部位:女性在月经期、孕期应避免拔火罐,老年人和儿童应谨慎拔火罐,避免对心脏、大血管等部位拔罐。

禁忌人群:孕妇、皮肤疾病患者、高热患者等特殊人群应避免拔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