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道微生态革命:成都金沙医院的技术突破与医学传承
2025-08-20
为推动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的临床转化,成都金沙医院内科医生杨周果专程赴苏州市立医院结直肠病专科/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,师从国内该领域权威专家秦环龙教授(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候任主任委员、国家人体健康促进会肠道微生态及肠菌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、工信部肠菌移植产业创新平台主任等),完成首期"标准化肠道菌群移植(FMT)技术专项培训"并获结业认证。
▲杨周果培训期间照片
▲杨周果医生(左二)与秦教授(中间)合影
"秦教授强调,菌群移植不是简单的'微生物搬家',而是通过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,激活肠道黏膜免疫-神经-内分泌网络。"这一技术理念与实操经验的结合,将推动科室从传统药物治疗向"微生态精准干预"的诊疗模式转型。
01 、什么是肠道菌群?
人体肠道菌群数量达到一百万亿,是最重要的人体微生态环境;
肠道菌群分为:有益菌、有害菌和中性菌三类,肠道菌群通过“肠脑轴”、“肠肝轴""肠肺轴""肠肾轴"等通道影响人体消化系统、循环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神经系统、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健康、衰老与疾病。
02 、未来展望:从“肠道花园”到全身健康
随着“肠道微生态健康管理项目”落地,成都金沙医院正逐步构建涵盖疾病治疗-健康干预-科研转化的完整链条。正如秦环龙教授在培训寄语中所言:“菌群移植的终极目标不是治病,而是通过调节微生态,让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觉醒。”
肠道菌群移植技术(FMT)适应症
艰难梭菌感染,炎症性肠病,功能性便秘,肠易激综合征(腹泻型),神经系统疾病,代谢相关性疾病(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),肿瘤相关疾病(放疗、化疗相关性肠炎)
过去治疗慢性肠炎,我们只能用药物缓解症状;现在通过菌群移植技术的引入,有望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缓解甚至临床治愈。
FMT治疗通常通过胃管或结肠镜实施,整个过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治疗中需重点关注健康供体的筛选、微生物群的纯净性保障,以及患者术后反应的密切监测,同时患者应充分了解并配合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要求。
菌群移植(FMT) 的核心机制正在于此:通过将健康供体粪便中的功能菌群(如Roseburia、双歧杆菌)移植到患者肠道,重建失衡的微生态系统。“这就像为受损的‘肠道花园’重新播种,有益菌通过竞争性抑制病原菌、修复肠屏障、调节免疫通路,实现多系统疾病的治疗。”